精诚制造 匠心未来
— 温度控制设备行业标准制定者 —
座机:0755-27398559
手机:13510663356
邮箱:yixianglz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二氧化碳快速“造冰”技术打造“最快冰面”

时间: 2024-08-11 16:55:31 |   作者: 产品中心

  • 产品详情

      北京冬奥会已拉开大幕,美丽低碳的冬奥场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为了给参赛运动员良好的冰面体验,帮他们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天津大学马一太、田华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支持下,通过校企合作,研发了国际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为各国运动员支撑建造了“最美、最快的冰面”。

      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对于这两个项目而言,优质的冰面有助于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而获得优质冰面除了制冰师高超技艺外,制冰系统所决定的冰面温差均匀性和软硬度均匀性则是关键性基础。

      制冰机是人工冰场建设的关键核心,从历届冬奥会冰场制冰机来看,主要是采用氟利昂等人工合成制冷剂技术或者氨制冷技术,前者具有严重的温室效应问题、后者具有安全隐患。

      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冰面下直接蒸发的制冰机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率节约能源的方案,但其技术一直掌握在欧美等国家企业手中。此次以绿色、科技冬奥为契机,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欧悦冰雪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和艾斯特制冷与太阳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研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机组,在首都体育馆冰场进行示范应用,服务冬奥会和国家冰雪战略。

      田华介绍,该方案从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压缩、冷却、节流和蒸发四个过程进行节能设计:针对压缩过程采用双级压缩让源头耗能实现“事半功倍”;针对冷却过程设计全显热回收对冷却热量进行回收,实现冰场浇冰、融雪等不一样的温度热水需求;针对蒸发过程采用在冰面下直接蒸发吸热为冰场提供稳定的冷量供应,并优化设计冰下蒸发盘管和土建保障冰面温度均匀。

      值得一提的是,本方案制冰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集成,均实现国内设计、加工、组装和运行,尤其是水冷式气冷器是国际上首次应用,有效解决了首体冷却回路长的工程问题。

      “方案的系统综合节能达到50%以上,冰面温差控制在0.3—0.4℃以内,无论是综合能效还是冰面温差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软硬度均匀稳定的优质冰面。”田华说。

      此外,由于首都体育馆同时承办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两者对冰面的冰层厚度和冰面温度有不同的严格要求,应该要依据赛程不断进行两块冰的快速转换。

      项目组也充分的利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温度均匀的特点,结合精准控制管理系统和线小时内的快速、高效冰面转换,远远小于国际奥委会3小时冰面转换的要求。

      天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热泵技术探讨研究的团队之一。设备所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制冰机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的核心成果,田华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刘晓艳)

      探索人工智能新型安全挑战与创新应用赋能——学会服务365TALK品牌沙龙走进瑞莱智慧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团队将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的棱蜥新种命名为招龙棱蜥(Tropidophorus vongx),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Zootaxa)。

      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是一首“无心插柳”之作,也是足以载入中国乐坛史册的曲谱。

      8月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勘探过程中实现了海洋油气勘探理论领域的创新,填补了全球技术空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有明确的目的性部署实施16项重点任务,其中“双碳”标准重点任务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8项。

      “安全认知,日见清晰;安全研究,路阻且长;安全行业,大有可为;紧跟创新,保障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的一番总结,折射了AI(人工智能)时代安全大模型行业的发展现状。

      8月6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对于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上述负责人解释,目前,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水电等传统电力,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31日,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系方璐教授课题组与自动化系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与现有训练范式不同,我们摒弃了反向传播,另辟蹊径,构建了光神经网络的对称传播模型,仅用光学系统的前向传播就可以实现高效高精度光训练。

      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深层次地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快速地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改革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台风过境时,沿海港口和航道是重点受影响区,需加强对港口码头、航道及航道设施的安全监管。

      雄安站是近些年铁路客站中首例建成的拉开站场,在站房中心位置形成光廊。雄安站对各系统设备做统筹,首次结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大型枢纽客站能耗管控。

      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机器人作业,离不开人工精准操控。上升、平移、张爪、安装……半空中,机器人的“手臂”和“手爪”在高压线上轻快地“舞动”。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

      随着全球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长,太阳能光伏技术正快速地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非常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要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医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观念和前瞻思维,把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要求下,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促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众多锂电池阳极材料中,锂金属阳极因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而受到持续关注。